业务

咨询

180-2850-2254

186-8886-2839

企业管理的三大步骤!
来源: | 作者:广州文武咨询 | 发布时间: 2023-02-08 | 261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关于计划管理


计划管理常常被人们和计划经济联系在一起,这种偏见带来的直接后果是使管理处于无序状态。


在对计划本身的理解当中,大多数人都认为计划是一组数据,是一个考核指标的指导文本,没有人认真地想过,计划本身属于管理的一部分。




计划管理要解决的是目标和资源之间关系是否匹配的问题。


因此,计划管理由三个关键元素构成:目标、资源和两者的匹配关系。


1、目标是计划管理的基点。


计划管理也被认为是目标管理,目标管理的实现需要三个条件:


高层强有力地支持;

目标要能够检验;

目标是经过高层管理者确认的。


2、资源是计划管理的对象。


很多人对于计划管理的理解多是与目标联系在一起的,通常会以为目标是计划管理的对象,其实计划管理的对象是资源,资源是目标实现的条件,要实现计划,唯一的办法是获得资源。





3、目标与资源匹配是计划管理的结果。


也可以说两者的匹配关系是衡量计划管理好坏的标准。


当所拥有的资源能够支撑目标的时候,计划管理得以实现;当资源无法支撑目标或者大过目标的时候,要么是“做白日梦”,要么是浪费资源。


所以我们不必关心企业确定什么样的目标,企业设立多大的目标,我们只需要关心是否有资源来支撑目标。


当企业高调进入国际市场的时候,是否拥有国际人才、国际渠道以及符合国际标准的产品呢?


如果没有这些,空有一腔鸿鹄之志也是徒劳。




关于流程管理


提高企业效率的关键是流程。


实现流程管理需要改变传统管理的一些习惯:


一是打破职能管理习惯;

二是培养系统思维习惯;

三是形成绩效导向的企业文化。


1、打破职能习惯。


中国企业中的职能部门很大程度上秉承古代官制沿袭下的“自利取向”而非“服务取向”。


在“自利取向”情况下,各职能部门特权膨胀,大家都只关注部门的职能完成程度和垂直性的管理控制,部门之间的职能行为往往缺少完整有机的联系,由此导致企业总体效率下降。


因此,必须打破职能区隔习惯。




2、培养系统思维习惯。


流程导向侧重的是目标和时间,即:以顾客、市场需求为导向,将企业的行为视为一个总流程上的流程集合,对这个集合进行管理和控制,强调全过程的协调及目标化。


每一件工作都是流程的一部分,是流程的节点,它的完成必须满足整个流程的时间要求,时间是整个流程中最重要的标准之一。


时间作为基本坐标决定了我们需要系统地思考问题,而不是仅仅依据自己所在的部门或所处的位置。




3、形成绩效导向的企业文化。


形成以绩效为导向的企业文化是流程管理的保障。


管理层要重视转变员工观念,通过让员工理解的概念激励每个员工参与流程再造,重视员工的建议等完成管理方式改变。


没有这样的文化氛围,流程管理只能是流于形式,这也是很多企业引入流程再造不能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。




关于组织管理


权力与责任一直是管理中需要平衡的两个方面,让这两个方面处于平衡状态是组织管理要解决的问题。


从古典组织理论中,我们知道组织结构设计需要遵循四个基本的原则:


1、指挥统一。


一个人只能够有一个直接上司。


2、管理幅度。


有效的管理幅度是5-6个人。


3、分工。


根据权责和专业化来进行横向与纵向分工。


4、部门化。


把分工所产生的同一专业的员工集合于一个部门内,由一个经理来领导并加以协调。





组织设计的古典原则只是想平衡权力和责任两者之间的关系。


因此实现组织管理需要两个条件:专业化与分权。


1、专业化。


专业化能够解决很多问题,包括服务的意识、分享的可能,更重要的是,专业化能消除人们对权力的崇拜。


如果一切以专业化为标准,尊重标准和科学,人们就不会再依靠权力和职位来传递信息和指令。


2、分权。


不少企业也有分权手册,也有分权制度,但是实施起来常常走样,原因是不能正确理解什么是分权


分权是权力一经分配就不再能收回,而授权是可以收回的,很多人喜欢混淆分权与授权的界限。